这也导致了读者老爷们看到这本书时,观感非常割裂。
就感觉几十万字,一百万字是一本小说,往后又是另外一本。
在这里,三斤诚恳的向大家道歉。
抱歉,这位该死的扑街作者,确实浪费了你们的期待,没能写好。
但有一点我想澄清。
关于写作态度,三斤自问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毕竟从开书到现在四年多时间,除最后两个月准备完本稍有懈怠,其余时间每月都拿全勤,从未长时间断更。
哪怕中间阳了两次,登革热一次,发烧到40度,也从未没有断过全勤。
这个优点,以后我会一直保持下去。
毕竟。。。勤能补拙嘛。
另外说到写作态度,绝不太监也是很久之前我给大家的承诺。
当时,有很多读者老爷、甚至作者朋友都奇怪,为什么这么一个“工作室”题材,我要如此坚持。
今天我想在这里回答大家。
不蒸馒头争口气,全球流盛行的时候,每个作者都被打上了工作室标签。
再加上中途很多人中道崩阻,间接坐实了这个说法。
导致有一段时间,书评区全都是喷的,骂书是“流水线产物”,骂作者是“码字机器”。
当时我就在想,憋着一股气:
无论如何,必须为自己正名,不能让倾注心血的作品被唾弃,更不能让追更的读者因“看工作室文”被嘲笑。
直到今天,三斤终于可以拍着胸脯说,我做到了,没有辜负你们的期待。
这本避难所完全算不上成功,却是全球流屈指可数能够善终的作品。
事实上,从四百万字往后,就再没人说过工作室三个字。
但我仍然坚持到今天,就是为了告诉自己:
这条路上。
放弃很简单,只需要随便找个借口,就能逃避现实。
坚持很难,但你可以做到,哪怕往后当不了一个成功的作者,吃不了这碗饭,也能出头!
这里,向一直追更的读者老爷磕头感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谢你们,这一路,能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你们的鼓励。
没有你们,三斤绝对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对了。
还得解释下为啥没有读者群。
咳咳,其实我是个玻璃心,也很有自知之明。
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写的都很差,这要是有了群,一定会被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