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艺术家”一案,是吉姆还在九层治安局工作时经办的连环杀人案件。
短短半年时间内,一共有十二名年轻女性遇害。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是,凶手会在受害者意识还清醒时,活取她们身上的器官或血肉,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模仿公元时代的工艺制作成艺术品。并在塑化处理后堂而皇之摆设在公众场合,任由来来往往的行人观赏。
而案件令人感到困惑的部分在于: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受害者都是主动配合凶手完成的艺术品制作。但在尸检报告中,又找不到她们被致幻药物影响或者脑机接口骇入控制的痕迹。
就仿佛这些原本在生活中都是正常人的受害者,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愿意为艺术献身的狂热份子。
由于有受害者主动配合掩盖,治安局根本找不到线索追查凶手的身份……直到吉姆·雷特接手这起案件。
身为俄尔普斯路径深度2的调整者,吉姆在看完案件卷宗后,几乎立刻就认定了凶手与自己一样,掌握了某种程度的认知修改能力。从这个方向着手调查,他很快便从几家贩卖地下拟感的商贩,找到了疑似十二层阿波罗生物分部流出认知影响技术泄露的线索。
只是,还没等他将这些线索与“生肉艺术家”案件联系起来,凶手便十分戏剧性的被逮住了。
并非是吉姆调查到了凶手的身份,而是一名本应成为受害者的女性侥幸逃出了凶手的魔掌。她仓皇跑到了治安局报案,声称发现了自己男友录制的杀人拟感。负责此案的吉姆果断出警,直接逮住了凶手。
凶手名为巴蒂斯特·莫罗,是诺德本地某企业的高层之子。他父亲控制的企业,正好是为阿波罗生物提供劳务派遣服务的外包公司。而巴蒂斯特的另一重身份,则是万维网上一名小有名气的地下拟感导演。
这些在吉姆看来,一切都对上了。
逮捕凶手以后,他向上级反映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表示在这些案件的背后,很可能涉及阿波罗生物利用安置区公民进行人体实验的丑闻。希望上级能让自己亲自审讯犯罪嫌疑人,进一步掌握关键证据。
理所应当的,他的提议被驳回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吉姆动用自己的全部人脉关系尝试重启调查,结果不但是徒劳无功,还被多方警告不要继续调查下去了——万一真查出了什么来了,事情没办法收场。
至于嫌疑人,他父亲申请的赛博精神病人权保护一路绿灯的批准了下来。巴蒂斯特本人甚至连法庭都没上就被送去疗养院,在舒适的拟似生态环境里接受定制化的心智理疗。
临走之前,巴蒂斯特·莫罗托人将那副原本打算用那个女孩作为素材创作的画作,《拿着俄耳甫斯头颅的色雷斯姑娘》送给了吉姆。同时还转告他,当下的自己如同画中的狂女一样,正在衷心为死去的人而感到哀伤。
拿到画作的吉姆与俄尔普斯的头颅对视了一宿,第二天便将自己的警徽与配枪扔在了治安局局长的脸上。
…………
“还记得‘生肉艺术家案’里,那个逃脱了巴蒂斯特的谋害的女孩吗?”
手握方向盘等待绿灯的吉姆问道。
坐在后座,一路上没有主动跟吉姆聊上半句话的王莺,在听到那个名字后轻声“嗯”了一声。
“当初她能够从巴蒂斯特的手中逃出来,并不完全是因为幸运。”
吉姆继续道。
“为什么这么说?”
王莺疑惑地问道。
“之前遇害的那十二个女孩,这些年来我对她们的生平有过进一步调查。或许是因为调查时没那么功利的缘故,还真让我找到了她们之间的共同点……她们都是受各类流行文化产品影响严重,非常恋爱脑的年轻女孩。简单来说,清澈而愚蠢,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真正爱情的那类人。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赫卡忒的第二个研究课题的吉姆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
“而唯一的那个幸存者虽然也是个恋爱脑,但不巧是个同性恋。她当时完全是因为清教徒父母的压力,才同巴蒂斯特确定的恋爱关系。”
“那这又能说明什么?”
后座的王莺微微颦眉问。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当时心理学侧写报告表明巴蒂斯特其实也是这样的人——母亲早逝,父亲忙于事业,从小就十分缺爱,只能通过拟感电影来填补自己的感情缺失……很典型的家庭状况。而他的观影记录,在犯下第一起谋杀案之前,也都是以感情体验系的拟感居多……”
吉姆继续道,但他的话还没说完,王莺便打断道:
“这不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吗——巴蒂斯特选择的受害人,都跟他喜欢的恋爱拟感女主角长相神似。而他将受害者制作成为那种扭曲的艺术品,也是因为他分不清虚幻与现实,想要在现实中制造出拟感里的完美恋爱女主。”
她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说起这个早已有成熟结论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