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文学

第7文学>拒绝践踏天之骄子 > 第425章 内心煎熬(第1页)

第425章 内心煎熬(第1页)

里里外外的风骨面子,都被现实踩在了脚下,露出底下蜷缩着的、贪生怕死的真实模样——他在权衡利弊中,将圣贤书里的“仁”字,折成了求生的筹码。

少年人的璀璨看来确实耀眼,在他们坚定追寻大义的身影映衬下,“大人”那自私的内心一角,一览无余,无处遁形。

他们眼中跳动的炽热信念,在暮色里如星火燎原,将他精心维持的镇定烧得一干二净。

在对比下愈发显得他狭隘而丑陋。

李清欢忍不住的想,他毕生坚守的某些事情,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锱铢必较呢?

不知为何,李清欢只觉得胸膛里的心跳清晰起来,身子蠢蠢欲动着。。。。。。晚风掀起窗棂,烛火突然爆起灯花,在跳动的光影中忽明忽暗,像极了他摇摆不定的内心。

“我为阵眼。。。。。。”

他是不是也能期待一下呢?期待自己不再是浊浪河底沉默的养料,而是成为撕破阵法的利刃;期待当黎明破晓,蒙童们背诵的不再是虚幻的“知我者谓我心忧”,而是真正的“日月昭昭,大道煌煌”?

————

(因为作者有话说字数限制,这里说明一下李清欢这个人物——因为笔墨不多,阵法剧情太长,怕不能表现出人物性质,导致表现有限,因此特意说一下我对这个人物的想法。)

李清欢有很多矛盾性与自我撕裂感。

他既渴望以儒家士大夫的气节自勉,又被蝼蚁般的求生本能裹挟。

当生死抉择迫近时,那些曾被奉为圭臬的"仁义礼智"瞬间崩塌,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

他认知到,自己皓首穷经构建的道德楼阁,在死亡的现实前不堪一击。

这种认知撕裂让他陷入痛苦—耻于贪生的怯懦,又无法割舍未竟的世俗牵挂。

他像悬在半空的更鼓,既知自己是阵法的牺牲品,又贪恋报时的价值,在清醒与糊涂的挣扎中反复煎熬。

当修士们撕开他的精神茧房时,李被迫直面"知"与"行"的巨大鸿沟。

那些被虫蛀的"克己复礼"批注,既是他道德虚伪的隐喻,也暗示着儒家思想在乱世中的失效。

这种认知崩塌迫使他跳出书本桎梏,开始用血肉之躯丈量大义。

但是李清欢始终保有知识分子的自省基因,其懦弱表象下暗藏着"士"的担当潜能。

当世俗牵挂与道德愧疚在死亡阴影下达到临界点时,他的求生本能便转化为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

就像更鼓在战火中既可能焚毁,也可能敲响最后的警示,这种觉醒既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重新定义,也是对儒家"杀身成仁"精神的悲壮诠释。

(阵眼四个人,其实都是混乱世道下我选出的代表,具体他们的象征含义就不多说了,看看评论区有没有能get到的,嘿嘿嘿,到时候后面具体解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