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文学

第7文学>刘宋风云 > 第1073章 襄国郡局势(第2页)

第1073章 襄国郡局势(第2页)

随后,拓跋伏罗派人来传信,让拓拔乌羽率军赶往绛幕,魏军趁夜拔营起寨,向绛幕而去。

柳元景率军进驻武城,不过相州军想要反攻绛幕也不现实,防守武城还行,反攻只能等待麒麟卫或者白虎卫派大军前来,毕竟魏军两处大军汇合大约有两万,而相州军不足八千,以八千攻打一座有两万人驻守的城池哪怕城池并不大也很难。

随后柳元景派人将消息送往邺城,檀道济如今已经率军前往襄国郡,以防魏军突袭,并且麒麟卫在沈庆之率领下也开始渡河,准备支援各处,而刘义融率朱雀卫进驻夏州,刘义季率军回归麒麟卫,同时谢晦的玄武卫也派出斥候船巡察以防魏军突然渡河进攻青州。

宋魏两国边境一时间风声鹤唳,两国大军频繁调动,眼看很可能爆发大战。

不过宋军各部都很克制,毕竟魏国这次准备充分,目的还不明确,所以宋国只能采取守势。

但是在襄国郡和魏国交界的柏人城却流言四起。

于是,檀道济当机立断,派遣颜师伯率黑风军率先前往柏人城,大军随后跟进。

而距离柏人城不远的魏国境内,柏乡城则进驻了魏国重甲步兵大魏甲士,同时魏国燕王拓跋谭也率领左卫大军向柏乡城前进,准备应对宋国进攻。

就这样,两国精锐都在向襄国郡边境集结,所有人都认为,很可能两国会爆发大战,同时,麒麟卫前军已经进入清河郡,并向武城进发,并准备随时收复绛幕城。

不仅如此,朱雀卫抵达夏州后立刻向上党进发,准备再次从北部进攻魏国并防备柔然。

而宋魏两国突然向边境增兵也让柔然十分忌惮,一些小股骑兵也不在接近边境。

不过相对来说,襄国郡局势更加危急。

不少商人纷纷离去,向邺城而去,至少他们认为宋国不可能让魏国打到邺城,哪怕襄国郡丢失还有邯郸作为邺城屏障,所以邺城还是很安全的。

襄国郡的局势紧张让相州牧不得不派人上书朝廷。

刘义隆得知后也有些坐不住,但是他知道,御驾亲征已经不可能了,那些大臣绝对不会同意,于是他想了一个主意,于是,他在议政殿下诏巡察邺城。

结果刚提出,王昙首等一众大臣纷纷劝阻,这让刘义隆无奈,只能答应,只到邺城,绝不前往襄国郡或者清河郡,才算作罢。

于是,太子刘绍监国,王昙首、刘义符从旁辅助,而徐麟、王华和刘义康等随驾前往邺城。

这次刘义隆将后妃全部带着,以示是出巡,不是御驾亲征,反正在邺城那里也有行宫,就是着名的铜雀台。

铜雀台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建成。

据记载是曹操封魏公后父子三人主要活动中心。

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羯族首领石虎将后赵都城迁到邺城,继曹操之后,进行了邺城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营建,在铜雀台东北建九华宫作为内宫,将铜雀台增高二丈,在其上建十五丈的五层楼,楼顶铸高一丈五尺的铜雀。

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儁击败冉闵后,将前燕国都由蓟迁到邺城,重建在战乱中破坏的宫室,复修铜雀台。

如今铜雀台作为宋国皇家行宫,也作为刘义隆北伐的指挥部,毕竟大臣们不允许其去前线。

几日后,刘义隆启程前往邺城,随行虽然人员众多,但是除了后妃和文官,其余人一律骑马,就连他自己虽然带了龙辇也是乘马前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