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够摆脱华夏的烙印,些许损失不值一提。
因为,在米沙夫看来,如今的东北国防军已经举世皆敌了,可以说已经无法翻盘了。
东北国防军的实力的确是很强大,但是他东抗日本北扛苏俄,南面还有印度小霸王,东南亚还有四个新兴的国家。
对付其中的一两家,东北国防军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今他们要对抗的却是还要加上米国的七国。
东北国防军胜利已经很是渺茫了。
这个时候,如果还把自己拴在华夏的战车,那就殊为不智了。
及时摆脱华夏战车,才更加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
米沙夫不知道华夏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吗?
他比谁都清楚,华夏在巴基斯坦身上花费的心血。
作为个人,米沙夫愿意和华夏共进退。
但是,如今米沙夫的是巴基斯坦的政府总理,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其次才是个人得失。
米沙夫选择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但是他的眼光是真的有问题。
战事一开始,东北国防军就没有处于下风过。
九月份的北海岛战事,东北国防军干净利索地把两百多万日军歼灭,俘虏一百多万。
到了十月,东北国防军参与的战事就更多了。
在朝鲜半岛上解决了米国的五十万陆军,两个舰队的海军,日军的联合舰队和三百万大军也被轻松解决。
至此,日本方向的战场,东北国防军已经取得全胜。
在北部战场,苏俄的两个方面军只有一个方面军参与战斗了,结果却是几天就被剿灭,战线被向后方推移了几百公里。
另外一个方面军只能和对方对峙。
在东南亚战场,不管是泰国还是马来西亚还是印尼和菲律宾,在东北国防军的面前都是弟弟。
泰国的五十万大军被缅甸方面军一个军直接打掉二十多万,从而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不敢出门,东北国防军的缅甸方面军攻占其马来半岛的时候,泰国蹲在那里什么话都不敢说话。
命运最为悲催就要数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了,这两个难兄难弟把自己手里的野战部队全部送到了婆罗洲战场,结果等到东北国防军杀过来的时候,就只有乖乖地举手投降了。
两个国家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东北国防军的领土的你不懂。
闹得欢腾的印尼也割让了他们的苏拉威西岛及其附属岛屿。
一直在密切关注战局的巴基斯坦,越是关注,他们的心情就越是沉重。
因为东北国防军越是战事顺利,那就说他们之前的选择就越是错误。
在南亚战场,因为巴基斯坦的站队,印度能够集中兵力进攻东北国防军的印东方面军。
两百多万的印度大军居然不是一百万的印东地方军和印东方面军的对手。
仅仅两周时间,毛熊率领的印东方面军重装部队就推进到了印度首都德里。
到了这里,印度发起的第四次对东北国防军的战争再次干净利落地失败。
作为挑起战争和战争失败的代价,印度再度割让大片土地。
让巴基斯坦怎么都想不明白的是,这一次东北国防军完全可以将印度给肢解成几个国家。
一旦将印度给肢解成几个国家,就再也不会对东北国防军构成威胁了。
伊斯兰堡,内阁会议上,大家都在说东北国防军出了一个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