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队长当年的判断是一语成谶,杨队长媳妇在外天天宣传,知青没用,又不会干活又带不来好处。
没办法,她生怕再来一个郑兴华。
当年杨大队长挨了上面的批评,加上不知哪个知青举报,好几年他们红旗大队都参加不了先进大队评选。
那一年到头她家男人是唉声叹气。
知青举报,她也惦记着记仇。
还是她男人劝,说这批知青里有好几个不好惹的,万一他们一针对,知青们抱团给家里递话,他们大队岂不是要挨针对。
大队长媳妇一琢磨,也是这么个理。
都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那也得蛇是蟒的程度,你一个小菜花蛇,难不成还想和过江龙照量照量?
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大队长媳妇正感叹着呢,一晃眼就到了七六年年末,上面下来通知说明年的高考要恢复了。
这日子不抗过。
事实上有点根基的知青家里,提前好几个月就给他们寄了信,例如刘家,例如周鸿他家,以及莫老爷子。
胡萍萍家里算不上顶尖,倒也算不上差。
主要是她咸鱼,在家里也不受宠。
高考这么大的事,家里确实早早的给寄信寄资料了,两人一人一套资料,陈红洁本来想借着光抄一套,哪知莫知意第二天就不知从哪又弄回来一套。
“知意你准备考哪个大学?”
莫知意想了想道。“南京大学吧。”
不同于知青所的充满希望,杨大队长愁的是整夜整夜睡不着,他哪能想到有一天上面会恢复高考。
这十里八乡不少知青都结了婚。
如今高考一恢复,家家户户都在闹。
杨母三番两次的来找他帮忙,让他卡着刘照轩的报名。
先不说这事丧不丧良心。
就说刘家对刘照轩的重视程度,他要是敢卡上一手,那还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回头怕是大队长这顶帽子当场下去。
至于别的知青,政策松动,你再怎么担心人家跑了,难不成还能关人家一辈子。
但凡抓住一个机会跑回城里,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大队长愁啊,愁的吃不好睡不好,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吵吵闹闹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惜他再怎么愁,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终究来了。
对知青们说,他们是逃离了那片终生都不愿意再回想的黄土地。
对村里人来说,结了婚还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回城,那是丧了良心。
当初你不想干活就结婚,现在有机会回城就一去不回。
说到底还是立场问题。
或许在大多数知青看来,答应结婚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在村里人的排挤逼迫下答应结婚的屡屡皆是,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美化自己的行为。
杨大队长唉声叹气,答应了知青所的知青在高考前学习的要求。
老杨家则成了村里闹的最严重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