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帝。”
“你居然还问出了那么愚蠢的问题。”波尔马特教授没好气地笑道:“你知道他在文中提到的那一项技术,准确地讲是一组公式。给非常规导领域带去了什么变化吗?可以这么讲让导领域足足进步十年!”
有点夸张但考虑到波尔马特教授平时是个非常严肃的人,看来陈骁昕再次要震撼世界了。
“对了!”
“伱应该看到那组公式了吧?”
“这究竟用到了哪些数学上的原理?”波尔马特教授好奇地问道。
大胡子教授愣了下,尴尬又不知所措地回答道:“不瞒你说。我的老朋友,那组公式其实我也没能看懂,感觉并非是常规的数学概念。”
“什么?”
“你身为数学家。连你都没能看懂?”波尔马特教授诧异地道。
大胡子教授更加的尴尬了,无奈地解释道:“虽然不是很想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我和他之间存在着差距,比如他在abc猜想中的分布式方程组,这是我一辈子都想不到的内容。”
如今在数学领域中掀起了分布式方程组的扩展运动,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了十来个二类方程,不过大家的名字都很统一,以cy分布式方程组的xx形式来命名。
同时
很多的猜想也进入到尾声,而所用的工具自然离不开分布式方程组,这意味着陈骁昕的那篇论文,每天的引用次数都很多,这短短几天的时间已经拥有几百的引用次数。
而且另外两篇论文的引用数量也都破百了,尤其是对称理论。已经快破两百,物理论文最少。刚好一百出点头。
如果用h指数来衡量陈骁昕的学术能力,那他在美国能够成为三次科学院的院士,至于在国内。陈骁昕属于最强也是最变态的存在,一般来说。单篇论文引用次数到达一百,就是妥妥的级论文。全国年度百篇的水准。
而陈骁昕有三篇。其中一篇有望破万。
当挂断电话。
波尔马特教授第一时间拨通自己老友的私人号码,同时也是《Reviesofmodernphysics》的主编。
“老朋友!”“我你一篇文章。你看完之后,和我聊一聊自己的感受吧。”
说完就挂了。然后把那篇文章到了对方的电子邮箱里,静静地等着对方的来电。
果不其然,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电话就响了。
“天呐!”
“这这是真的吗?”
“你有没有验证过正确性?”对方迫切地问道。
“验证了。”
“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即便是再复杂的非常规材料,也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导性。”波尔马特教授停顿了下,认真地讲道:“这篇文章让非常规导提前进步十年!我觉得。我们应该摒弃过去的传统,将这文章收录到Rmp中。”
“没问题!”
“如此具有前瞻性、创造性、重要性的顶级文章,就应该收录到Rmp里面,不过文章过于简短了。”对方说道。